(网经社讯)随着清明假期的临近,国内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。据途牛旅游网发布的《2024清明假期出游趋势报告》显示,今年清明假期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20%,其中长线深度游与周边短途游呈现“双轮驱动”态势,折射出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结构的深度变革。
一、数据透视:一线城市引领出游热潮,新一线成“黑马”
据网经社移动出行台(DCX.100EC.CN)查询DeepSeek后获悉,从客源地分布来看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传统旅游输出城市稳居TOP10榜单前列,但值得注意的是,合肥、珠海等新一线城市首次进入榜单前十,出游人次同比增幅超200%。这一现象的背后,是区域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双重作用:以合肥为例,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,叠加长三角高铁网络的完善,使得周边2-3小时车程的黄山、千岛湖等景区成为“说走就走”的热门选择。
二、出行方式变革:高铁+自驾重塑旅游版图
“高铁+旅游”模式持续升温,成为清明假期最显著特征。自3月21日假期火车票开售后,京津翼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高铁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超300%,2-3小时“同城化”出行圈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。与此同时,自驾游热度不减,北京至八达岭、上海至杭州、广州至珠海等热门线路租车预订量同比激增150%。携程数据显示,超过60%的自由行用户选择“高铁+租车”组合,这种“快慢结合”的出行方式,既满足了效率需求,又保障了旅途的灵活性。
三、文旅融合新风向:赏花经济撬动春日消费
春季赏花游热度持续攀升,鸡鸣寺樱花、婺源篁岭油菜花、洛阳牡丹等传统赏花胜地热度不减,但小众“赏花+”产品成为新宠。例如,庐山景区推出的“赏樱花+登山徒步”套餐、西湖景区打造的“夜赏桃花+宋韵文化体验”项目,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0%。美团数据显示,清明期间“赏花+露营”“赏花+汉服体验”等复合型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500%,年轻群体对“仪式感”与“文化沉浸”的追求,正在重塑旅游产品形态。
四、行业观察:短途高频或成未来趋势
专家分析认为,清明假期旅游数据释放出三大信号:其一,受假期时长限制,游客更倾向于“短途高频”出游,周边游客单价提升显著;其二,高铁网络的加密催生了“周末经济”新形态,城市群内部文旅资源整合将加速;其三,随着“特种兵式旅游”向“松弛感旅行”转变,游客对“慢体验”“深互动”的需求激增,倒逼景区从“门票经济”向“服务经济”转型。
清明假期的火爆,不仅为2024年旅游市场开了个好头,更揭示了旅游消费的新逻辑:在效率与体验的平衡中,人们正用脚步丈量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当高铁呼啸着串联起城市与山水,当樱花树下飘起宋韵清音,这场春日里的迁徙,终将沉淀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注脚。